咨询热线:+(86)10 63308519
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完善营养法规标准体系 支持引领食品加工营养化转型
来源: fbe-china.com作者: Kenny Fu时间:2019-09-27 12:51:18点击:1106

营养是食物的属性之一,食物是营养的载体,“皮之不存,毛之焉附”恰当地描述了二者之间的关系,食物是皮,营养是毛,密不可分,最后人们能不能吃进去、能吃进去多少营养,都要通过食物来实现。由此不难理解,为什么《国民营养计划》要将“发展食物营养健康产业”作为一项重要策略。

日前在上海召开的,由国家卫计委、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食品营养与健康分会、中国营养学会公共营养分会联合举办的方便食品与国民营养健康论坛指出,随着人们的生活节奏日益加快,加工食品在居民膳食结构中占比越来越大,这需要食品工业在推进国民营养行动中承担更多的责任,多维度多渠道创造健康饮食价值;与此同时,在健康中国建设和国民营养行动中居于主导地位的政府,除了开展营养健康教育以引导公众科学消费,还应该让“政府之手”发挥更多作用,比如通过制订法规标准,以支持和引领食品产业营养化转型。如此,方能从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发力,统筹社会、行业和个人三个层面,形成维护和促进国民营养健康的强大合力。

食业与大健康产业融合营养是重要抓手

2016年初,全球著名管理咨询公司发布了一份针对中国消费者的调研报告:消费逐步开始向高端产品升级,在食品消费上,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不仅要求品尝到美味,而且希望获得营养和健康。

彼时,处于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食品工业,已经明白无误地察觉到这一市场发展大势:通过扩充产能和打价格战等无法消解经济下行带来的巨大压力,产业必须转型升级,以营养健康食品为发力的重点,寻求突围。

当然,食业以营养为抓手、与大健康产业融合发展,绝不仅仅是基于市场份额和商业利润做出的选择,它更是一种社会责任。2016年10月发布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制定实施国民营养计划,深入开展食物(农产品、食品)营养功能评价研究,全面普及膳食营养知识,发布适合不同人群特点的膳食指南,引导居民形成科学的膳食习惯,推进健康饮食文化建设。建立健全居民营养监测制度,对重点区域、重点人群实施营养干预,重点解决微量营养素缺乏、部分人群油脂等高能量食物摄入过多等问题,逐步解决居民营养不足与过剩并存问题。实施临床营养干预。加强对学校、幼儿园、养老机构等营养健康工作的指导。开展示范健康食堂和健康餐厅建设。到2030年,居民营养知识素养明显提高,营养缺乏疾病发生率显著下降,全国人均每日食盐摄入量降低20%,超重、肥胖人口增长速度明显放缓。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所长丁钢强说,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营养供给能力显著增强,国民营养健康状况明显改善,但仍面临营养不足与过剩并存、营养相关疾病多发、营养健康生活方式尚未普及等问题,在期望寿命增加的同时,却可能无法健康终老,“这样的膳食营养变迁对食品工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食品工业必须向营养转型”。

2017年6月《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以下简称《计划》)的出台对于食品工业向营养转型可谓一锤定音。作为贯彻落实《规划纲要》的重要举措、提高国民营养健康水平的全方位顶层设计、未来14年营养工作的行动纲领、对全国营养工作的整体统筹部署,《计划》将“发展食物营养健康产业”作为一项重要的实施策略,并给出了具体的实施框架:加大力度推进营养型优质食用农产品生产;规范指导满足不同需求的食物营养健康产业发展;开展健康烹饪模式与营养均衡配餐的示范推广;强化营养主食、双蛋白工程等重大项目实施力度;加快食品加工营养化转型。

如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与会专家认为,在膳食方面,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体现为要求食物不仅仅是果腹,更要安全、营养、好吃。如今,随着生活节奏加快,加工食品在居民膳食结构中的占比逐年上升,食品企业尤其是龙头企业,应找好定位,加大研发创新力度。以方便食品龙头企业康师傅为例,2017年快消品产业调查数据显示,有9亿多的老百姓购买其产品;作为一家综合性食品企业,其渗透率高达83%,平均购买频次6.7次。如此可观的产品普及率说明,包括方便食品在内的加工食品,有条件成为重要的营养载体,通过科学合理地设计产品,把实实在在的营养带给更多的消费者。而方便食品在向营养化转型的同时,还应传承发扬中国饮食文化,将诸如茶文化、汤文化等融入到产品中,比如茶饮料、方便面中的汤料等,让产品兼具美味、营养和方便。

积极践行《计划》,从产品设计到最终的消费者沟通,每一步都值得食业去努力。专家认为,食品企业可借助多方平台和工具,开展线上线下的科普活动,传播更多正确的营养知识,助力国民营养健康知识的普及。

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政府的手”要发挥更大作用

随着公众健康意识和营养需求的明显提升,我国在营养法规、管理、标准、供给等方面存在着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逐渐凸现。与会专家表示,在食业多维度多渠道创造健康饮食价值的同时,“政府的手”要发挥更大作用,应根据《计划》,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引领、支持食物营养健康产业的发展。

事实上,《计划》所确定的7项实施策略的第一项,就是完善营养法规政策标准体系。其中包括推动营养立法和政策研究;开展营养相关立法的研究工作,进一步健全营养法规体系;研究制定临床营养管理、营养监测管理等规章制度;制定完善营养健康相关政策;研究建立各级营养健康指导委员会,加强营养与健康政策、法规、标准等的技术咨询和指导。

营养标准体系由五个板块构成:除营养基础性标准(营养标准制定规范和营养名词、术语标准)外,主要有人体营养、膳食营养指导与干预、临床营养、食物营养、方法标准。营养与健康所副所长张兵说——他同时也是国家卫生标准委员会营养标准专业委员会的秘书长,“在营养标准的研制方面,我国有着很大的需求以规范营养工作。比如膳食调查方法及问卷的标准化,营养评价的工具、适宜推荐量和程序,营养指导的要点和流程。以膳食调查方法为例,我国年年都在做膳食调查,不同的省、市、县开展的调查监测,首先调查方法要统一,否则数据就无法汇总和相互比较。”

据张兵介绍,我国营养标准颁布的节奏在2017年明显加快了。2017年8月1日发布、2018年2月1日起实行的营养标准有《老年人营养不良风险评估》《人群维生素A缺乏筛查方法》《学生餐营养指南》《肿瘤患者主观整体营养评估》《老年人膳食指导》《慢性肾脏病患者膳食指导》《脑卒中患者膳食指导》《恶性肿瘤患者膳食指导》《高尿酸血症与痛风患者膳食指导》等9项;2017年9月14日发布、2018年4月1日起实行的营养标准有《高温作业人员膳食指导》《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第一部分:宏量营养素》《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第三部分:微量营养素》。这批标准既能对普通人群和临床相关疾病患者提供科学合理的饮食指导,也能对人群可能存在的营养不良或某些营养素缺乏提供评估和筛查手段,充分体现了标准制定“以人群营养健康需求为中心、以提高人群健康水平为出发点”的指导思想。

营养是食物的属性之一,食物是营养的载体,“皮之不存,毛之焉附”恰当地描述了二者之间的关系,食物是皮,营养是毛,密不可分,最后人们能不能吃进去、能吃进去多少营养,都要通过食物来实现。由此不难理解,为什么《国民营养计划》要将“发展食物营养健康产业”作为一项重要策略。

日前在上海召开的,由国家卫计委、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食品营养与健康分会、中国营养学会公共营养分会联合举办的方便食品与国民营养健康论坛指出,随着人们的生活节奏日益加快,加工食品在居民膳食结构中占比越来越大,这需要食品工业在推进国民营养行动中承担更多的责任,多维度多渠道创造健康饮食价值;与此同时,在健康中国建设和国民营养行动中居于主导地位的政府,除了开展营养健康教育以引导公众科学消费,还应该让“政府之手”发挥更多作用,比如通过制订法规标准,以支持和引领食品产业营养化转型。如此,方能从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发力,统筹社会、行业和个人三个层面,形成维护和促进国民营养健康的强大合力。

食业与大健康产业融合营养是重要抓手

2016年初,全球著名管理咨询公司发布了一份针对中国消费者的调研报告:消费逐步开始向高端产品升级,在食品消费上,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不仅要求品尝到美味,而且希望获得营养和健康。

彼时,处于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食品工业,已经明白无误地察觉到这一市场发展大势:通过扩充产能和打价格战等无法消解经济下行带来的巨大压力,产业必须转型升级,以营养健康食品为发力的重点,寻求突围。

当然,食业以营养为抓手、与大健康产业融合发展,绝不仅仅是基于市场份额和商业利润做出的选择,它更是一种社会责任。2016年10月发布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制定实施国民营养计划,深入开展食物(农产品、食品)营养功能评价研究,全面普及膳食营养知识,发布适合不同人群特点的膳食指南,引导居民形成科学的膳食习惯,推进健康饮食文化建设。建立健全居民营养监测制度,对重点区域、重点人群实施营养干预,重点解决微量营养素缺乏、部分人群油脂等高能量食物摄入过多等问题,逐步解决居民营养不足与过剩并存问题。实施临床营养干预。加强对学校、幼儿园、养老机构等营养健康工作的指导。开展示范健康食堂和健康餐厅建设。到2030年,居民营养知识素养明显提高,营养缺乏疾病发生率显著下降,全国人均每日食盐摄入量降低20%,超重、肥胖人口增长速度明显放缓。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所长丁钢强说,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营养供给能力显著增强,国民营养健康状况明显改善,但仍面临营养不足与过剩并存、营养相关疾病多发、营养健康生活方式尚未普及等问题,在期望寿命增加的同时,却可能无法健康终老,“这样的膳食营养变迁对食品工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食品工业必须向营养转型”。

2017年6月《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以下简称《计划》)的出台对于食品工业向营养转型可谓一锤定音。作为贯彻落实《规划纲要》的重要举措、提高国民营养健康水平的全方位顶层设计、未来14年营养工作的行动纲领、对全国营养工作的整体统筹部署,《计划》将“发展食物营养健康产业”作为一项重要的实施策略,并给出了具体的实施框架:加大力度推进营养型优质食用农产品生产;规范指导满足不同需求的食物营养健康产业发展;开展健康烹饪模式与营养均衡配餐的示范推广;强化营养主食、双蛋白工程等重大项目实施力度;加快食品加工营养化转型。

如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与会专家认为,在膳食方面,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体现为要求食物不仅仅是果腹,更要安全、营养、好吃。如今,随着生活节奏加快,加工食品在居民膳食结构中的占比逐年上升,食品企业尤其是龙头企业,应找好定位,加大研发创新力度。以方便食品龙头企业康师傅为例,2017年快消品产业调查数据显示,有9亿多的老百姓购买其产品;作为一家综合性食品企业,其渗透率高达83%,平均购买频次6.7次。如此可观的产品普及率说明,包括方便食品在内的加工食品,有条件成为重要的营养载体,通过科学合理地设计产品,把实实在在的营养带给更多的消费者。而方便食品在向营养化转型的同时,还应传承发扬中国饮食文化,将诸如茶文化、汤文化等融入到产品中,比如茶饮料、方便面中的汤料等,让产品兼具美味、营养和方便。

积极践行《计划》,从产品设计到最终的消费者沟通,每一步都值得食业去努力。专家认为,食品企业可借助多方平台和工具,开展线上线下的科普活动,传播更多正确的营养知识,助力国民营养健康知识的普及。

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政府的手”要发挥更大作用

随着公众健康意识和营养需求的明显提升,我国在营养法规、管理、标准、供给等方面存在着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逐渐凸现。与会专家表示,在食业多维度多渠道创造健康饮食价值的同时,“政府的手”要发挥更大作用,应根据《计划》,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引领、支持食物营养健康产业的发展。

事实上,《计划》所确定的7项实施策略的第一项,就是完善营养法规政策标准体系。其中包括推动营养立法和政策研究;开展营养相关立法的研究工作,进一步健全营养法规体系;研究制定临床营养管理、营养监测管理等规章制度;制定完善营养健康相关政策;研究建立各级营养健康指导委员会,加强营养与健康政策、法规、标准等的技术咨询和指导。

营养标准体系由五个板块构成:除营养基础性标准(营养标准制定规范和营养名词、术语标准)外,主要有人体营养、膳食营养指导与干预、临床营养、食物营养、方法标准。营养与健康所副所长张兵说——他同时也是国家卫生标准委员会营养标准专业委员会的秘书长,“在营养标准的研制方面,我国有着很大的需求以规范营养工作。比如膳食调查方法及问卷的标准化,营养评价的工具、适宜推荐量和程序,营养指导的要点和流程。以膳食调查方法为例,我国年年都在做膳食调查,不同的省、市、县开展的调查监测,首先调查方法要统一,否则数据就无法汇总和相互比较。”

据张兵介绍,我国营养标准颁布的节奏在2017年明显加快了。2017年8月1日发布、2018年2月1日起实行的营养标准有《老年人营养不良风险评估》《人群维生素A缺乏筛查方法》《学生餐营养指南》《肿瘤患者主观整体营养评估》《老年人膳食指导》《慢性肾脏病患者膳食指导》《脑卒中患者膳食指导》《恶性肿瘤患者膳食指导》《高尿酸血症与痛风患者膳食指导》等9项;2017年9月14日发布、2018年4月1日起实行的营养标准有《高温作业人员膳食指导》《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第一部分:宏量营养素》《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第三部分:微量营养素》。这批标准既能对普通人群和临床相关疾病患者提供科学合理的饮食指导,也能对人群可能存在的营养不良或某些营养素缺乏提供评估和筛查手段,充分体现了标准制定“以人群营养健康需求为中心、以提高人群健康水平为出发点”的指导思想。

> 相关阅读:
> 评论留言:
联系地址: 北京丰台区广安路9号国投财富广场4号楼3A19 企业邮箱:amy.li@fbe-china.com
©2019 版权所有©北京中福必易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京公安备11010802012124 京ICP备16026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