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86)10 63308519
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618重振中国消费,供应链迎来“第三次跃迁”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作者: 21世纪经济报道时间:2022-06-21 09:23:52点击:651

这届618,使得“供应链”这一此前不为大众所熟知的词语,开始走入大众视野,成为各行业、消费者,乃至整个社会的“热词”。


今年的618,殊为不易。作为中国电商历史上非常重要、亦是极为特殊的一场618,无论是电商平台、大小商家,都试图利用这上半年的最后时点冲刺业绩。


京东618数据

视频来源:京东官网


数据显示,截止到6月18日晚23:59,2022京东618累计下单金额超3793亿,再创新高。据京东618媒体开放日发布会公布,京东超市全渠道业务在京东618期间,超2.7万个合作品牌、超3万家合作门店成交额同比增长5倍。


与此同时,618期间京东家电全品类增长迅速:6月17日晚8点京东618巅峰28小时开启后仅10分钟,家电新品成交额同比增长超10倍,以旧换新成交额同比增长超6倍,成套购买家电成交额同比增长超400%。游戏电视、新风空调、超薄冰箱、洗烘套装、嵌入式洗碗机、洗地机等趋势家电成交额平均增长超去年5倍。


今年“618”多了一层不寻常的意义:在疫情等因素对国内需求造成严重冲击背景下,“618”不仅成为提振消费的重要抓手,更是对消费复苏“成色”的一次检验。一个个订单,一件件包裹,传递的是消费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消费信心恢复,制造、流通等产业持续向好的证明。


来之不易的数据背后,也是京东持续打造责任供应链能力的结果。在今年5月的618启动会上,京东首次提出“有责任的供应链”全力守护人间烟火气。目前京东物流在全国94%区县、84%乡镇实现当日达或次日达,开门红个人快递业务单量同比增长140%,在重拾“烟火气”的上海,5000余名外地驰援小哥持续守“沪”,单日散单揽收量和妥投量均超疫情前峰值水平。


image.png


面对疫情等不确定因素影响,京东的一体化供应链彰显出超强的韧性,全面保障消费体验与产业效率升级,协助商家解决供应链堵点、阻点问题,助力企业和行业实现确定性、高质量增长。


京东零售CEO辛利军表示,“2022年疫情反复等因素的影响,让供应链的重要性被社会、行业和消费者更广泛、更深入地认知,让基础设施布局和数智化社会供应链的价值充分展现,中国的供应链建设必将迎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这意味着,中国供应链正在迎来“第三次跃迁”,而“供应链价值元年”也已扑面而至。


一、价值元年

细数过去历次的疫情风波,均对传统供应链形成冲击,但也同时带来了新的机遇。


2003年非典时期,国内线下交易一度面临停滞状态,处于夹缝中的电子商务意外地站到了风口上,电商平台交易额直线攀升。也正是在那一年的契机下,快递业务量开始水涨船高。据统计,2003年快递业务量达到1.72亿件,同比增长22.81%,增速较2002年提升11.88%。


时针转至2020年初,新冠疫情的意外暴发,再次为中国供应链带来了一场大考。由于受疫情期间部分线下消费场所暂停营业等影响,用户逐步养成线上消费心智,供应链变革再次迎来新的机遇。


根据2021艾瑞咨询调查显示,疫情后线上购买生鲜水果和食品饮料的用户分别增长了27.6%和17.3%,保健品、汽车用品、母婴、家居、百货等同样实现线上正增长。需要注意的是,有别于过去传统电商主站销售、大仓配送的供应链模式,2020年之后“线上下单、门店发货、商品小时达”的即时零售,逐渐成为零售领域最具潜力的增长点之一。


今年全国疫情呈现多点多源多链的复杂局面,则让中国供应链迎来一场更大的压力测试与挑战,但也让供应链收获了来自各界的前所未有的重视。2022年上半年,受疫情反复等因素的影响,国内供应链和物流运输受到较大影响。


“本轮国内疫情的特点是病毒传播速度快,波及面广,为控制疫情传播不得不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经济和社会的流动性,致使传统供应链运行方式受到较大影响。因此,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面临新的挑战。”谈及今年上半年的抗疫保供话题,经济学家任兴洲表示。


压力测试下,供应链的价值获得社会、行业、消费者的共识性认知。


image.png


在支援上海的抗疫保供中,京东物流截至5月底累计为上海运送包括米面粮油、药品、母婴用品等在内物资超过15万吨,从全国各地增派5000多名快递员、分拣员,建成1620个无接触社区保供站,而这正是基于更具韧性与柔性的数智化供应链。


“如果说,2003年的非典疫情,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互联网零售的崛起;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让更多实体零售服务业和制造业企业,认识到新型实体企业的价值,并开始了自身的数字化进程,进而间接带动了即时零售、产业互联网的高速发展;那在2022年,因为经受了疫情等严峻考验,供应链的价值得到了更多来自消费者、产业和社会的重视,这也将成为中国供应链走向全面数智化升级的起点。”辛利军分析称。


image.png


在辛利军看来,2022年可被定义为供应链价值元年。“我们始终相信,在供应链的发展中,更为扎实广泛布局的基础设施、灵活响应的数智化供应链技术,一定会成为更多企业的追求,而由此带动的供应链基础设施和数智化升级,也会成为中国制造、流通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契机。”


辛利军表示,今年是供应链价值被更广泛、更深入认知的一年。“对于价值感,自然存在和有意识的认知是完全不同的。这个京东618,供应链价值的真实存在和社会认知第一次对齐了,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思考和推动下,供应链产业会取得更好的发展。”


二、极端考验

作为供应链价值元年,2022年,中国的供应链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今年是相关企业供应链能力受到极端考验的一年。有别于日常经营中企业提升效率、降低成本的供应链能力诉求,疫情等因素的极端压力下,扎实的、多地域布局的基础设施至关重要,柔性灵活、随需应变的数智化供应链技术体系也不可或缺,它能让供应链在特殊时期下,依然能够精准、高效地运转。


在辛利军看来,前者代表的是硬供应链能力,后者代表的是软供应链能力。也正是由于在硬供应链和软供应链方面的能力建设,京东才可以在重大节点的应用场景中——不管是面对抗疫保供、抗震救灾等突发状况,或是支持重大赛事——都能起到“平时服务,灾时应急”的作用。


事实上,2020年以来,拥有强大供应链能力的京东,在疫情大考中一直承担着无可替代的角色。数据显示,4月末,京东物流在上海的每日妥投单量已经超100万,超过1月日均妥投水平,单日妥投量峰值达150万单。根据上海市邮政局公布的每天快递妥投量测算,在这段时间内,上海销售者收到的包裹中,90%是京东投递的。5月底,京东物流在上海的单日散单揽收量和妥投量均已超过疫情前的峰值水平。


“由于疫情防控各项封控措施的实施,物流不畅成为上半年经济发展面临的最突出问题之一。经济学家张军扩表示,“在上海等城市抗疫过程中,京东等企业自觉承担社会责任,充分发挥自身供应链优势,为城市保供和疫情防控作出了突出贡献。”


值得一提的是,在疫情严重的时间段,包括上海市内以及江苏昆山仓群都因为封闭而迟迟无法生产。京东充分发挥物流基础设施全国布局的优势,并利用一体化供应链的数智化技术能力,通过武汉、广州、成都的物流中心进行跨区代生产,以“不算账、不惜力”的抗疫保供决心完成了保供。


而随着上海、北京等城市逐步复工复产、复商复市,京东整体销售额同比增速逐步回升,618期间居民消费需求更是呈现出爆发的趋势,京东推出包含185项基础服务及上百项环节保障的“全链路服务”,为用户提供全周期、全渠道、全场景、全时段的服务保障。


image.png


此外,京东今年首次公布“织网计划”成果:以43座“亚洲一号”大型智能物流园区和全国范围内运营的约1400个仓库为核心,一张高度协同的多层级物流基础设施和仓配网络正在逐步完善。


这张网络不仅建立了产业端与消费端之间的信赖,使得全国94%的区县、84%的乡镇实现当日达和次日达,还帮助众多企业实现了库存管理优化、运营成本减少以及内部资源的高效分配,同时推动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和县域经济转型,为全国1000多个农特产地和产业带开展了供应链服务,形成产地产业转型与消费升级的正向循环。


截至今年6月,京东自营海外仓面积实现同比增长100%,国际供应链网络触达近230个国家和地区。同时,京东物流为产地产业带的农户、商家全面开展供应链物流服务,助力乡村振兴,产地农特项目业务单量同比增长184%。京东物流还携手上下游伙伴持续推动供应链端到端的绿色化,通过绿色包装、绿色仓储、绿色运配、智能设备等,减少碳排放22万吨。


三、新的机遇

变革之中,供应链产业正在迅速迭代,而具备强韧供应链能力的企业也正在迎来自身新的发展机遇。


事实上,在疫情的影响下,无论是消费者、产业、还是整个经济社会,对供应链的需求都已发生了变化。消费者对供应链的需求从单纯的“快”,到希望能够提供全方位的优质体验,即便是在特殊时期,也能够稳定送达。产业对供应链的需求也从看重性价比,到更看重关键时刻所具备的承压能力,以及助力企业数字化发展、实现降本增效的能力。


image.png


数据也颇能说明问题。根据第三方调研,90%的企业表示疫情下物流企业应对风险的能力和稳定性会影响自身的选择,企业更加看重供应链的稳定性。其中,超过45%的企业表示疫情后对于物流服务商的物流时效性、运营稳定性、风险应对能力和社会责任感有了更高的期待和要求。调研结果显示,京东是在疫情和618期间用户首选率持续增长最明显的供应链企业之一,京东的风险应对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在企业评价中也是首屈一指的。


此外,京东6月18日下午披露的数据显示,自618预售至今,江苏、上海的销售位列全国省市前五,这意味着,此次上海抗疫保供战之后,消费者正在用“脚”投票。


“在此(疫情)背景下,社会对通过数字化、智能化、无接触技术等创新,促进供应链畅通和协同,提高供应链效率提出了迫切要求。”任兴洲指出,“在参与本轮上海等地的抗疫过程中表现突出的京东,就得益于自身遍布全国的仓配网络和物流基础设施,以及在智能供应链和智能物流方面充分协同和融合的能力。”


四、未来方向

供应链产业正在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下一个问题是,它的未来走向应该是怎样的?


毫无疑问,疫情为数智化供应链带来了提速。与此同时,智能技术的持续演进,也让供应链拥有高弹性、透明性和灵活性的能力,从而更快地识别风险、促进相互合作并减缓风险。


根据Gartner公布的供应链战略能力成熟度曲线显示,包括供应链网络分析、供应链细分、供应链风险管理、数字化供应链等技术与服务正在接近成熟期。除此以外,供应链的必要服务,如预测分析、供应链风险管理、成本优化等技术,预计在未来2-5年可大规模部署。


数智化供应链正在成为行业发展的趋势,多位专家也表达了对数智化供应链的期待。“保障供应链的稳定性和时效性是助力消费回暖、保障民生、优化供给的重要措施,也是‘618’线上消费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途径。”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教授许正中指出。


国家信息中心首席信息师张新红则表示,数字化供应链的作用体现在提升效率、提升能力、发现新需求、创造新价值等多个方面。“供应链数字化的每一点创新和进步都会让企业发展有新的提升,或降本增效,或找到新的发展空间,带动、加速企业、产业数字化转型。”


而当前,京东也在全力优化自身的数智化社会供应链,并初步形成自身“两横四纵”的架构。


其中,“两横”代表了京东在硬供应链和软供应链方面的能力,包括京东物流遍布全国的仓配网络和物流基础设施,以及京东在智能供应链和智能物流方面充分协同和融合的能力等。“四纵”则是有责任的供应链的应用场景,具体归纳为重大节点、绿色减碳、拉动消费、产业推动。


同时,作为京东集团的技术服务品牌,京东云为“两横四纵”构筑坚实技术底座,也对外提供安全、稳定、全方位的数字基础设施。截至目前,京东云基于全栈式云服务产品,已为超1540家大型企业、超152万家中小微企业提供了数字化解决方案,帮助企业实现数智化转型。


“供应链更稳定、更可信赖,就能更好地服务消费者,就能更好地支持产业,就能在助力中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贡献更大的力量。”辛利军指出,“因此,我们不应该把供应链价值元年带来的产业升级,仅仅视作是行业的‘补课’,更应意识到这对中国供应链产业更深远的意义。”


> 相关阅读:
> 评论留言:
联系地址: 北京丰台区广安路9号国投财富广场4号楼3A19 企业邮箱:steve.zhang@fbe-china.com
©2019 版权所有©北京中福必易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京公安备11010802012124 京ICP备16026639号-1